有人说,《舌尖1》是大观园,《舌尖2》是刘姥姥逛了大观园的感受,《舌尖3》是别人听到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感受然后讲述给村里人听……
这个举例似乎有点贴切,主题越来越偏离了美食本身。
但是第三部也偏离得太远了,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拉都拉不回来啊!看《舌尖1》和《舌尖2》时,我可以就着它下饭,看《舌尖3》时,我觉得自己都看瘦了。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前面两部,剧组锲而不舍的寻找某个食材的那种感动和惊喜,在第三部变成了“找不到拉倒,我们换个别的吧”
舌尖的剧组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佛系了……一切随遇而安。
没捧红什么美食,却捧红了某铁锅,而本地人都一脸懵的表示还没听说过。
明明是美食节目,你摆弄手工中药口红是闹哪样,难道它除了涂嘴唇还能当成干粮随身携带?
鲈鱼用的是外国品种,加上西式做法,还要搞上一大堆典故附庸风雅,这是糊弄谁呢?
太多的错漏,真的会教坏人的,养生之道必须严谨,这可是一个相当于纪录片一样的节目,但其中出现了很多养生方面的错误示范。
孝顺的女儿给痛风的父亲煲鸡腿花胶大补汤?
想想都难堪。
更令人难堪的是,陕州的薛辉明应了剧组的要求,拆除了陪伴他家人五年的穿山灶!然后再一步步的垒起来……
以往追求的真实,在这一季也变了味。
实在无话可说的时候,干脆绕过味蕾和容器直达内心。
做了两期口碑不错的舌尖上的中国,最后让舌尖上的铁锅,舌尖上的口红,舌尖上的中医,舌尖上的广告,舌尖上的爱……砸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