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自从有了城市之后,其实真正的美食,一定是在城市里,在大饭店里,在名厨的手下。
乡间是没什么美食的,村野之间也不可能有什么美妙绝伦的美味佳肴。
这其实就是一个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逻辑,真正的美味,一定会被更有资源,更有能力,更专业的人研究,琢磨,升级。
拿风味人间中展现的碾转来说,我还真吃过,还真没觉的有什么好吃的。
所以你要说这是一种地方特色,没问题,但要说这是美食。。。那美食的标准未必也太低了。
而风味人间也好,舌尖上的中国也好,解说词中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就是对很多这种普通,甚至不怎么好吃的地方风味,进行夸张的比喻,夸大和拔高,再加上后期精修的画面,让你觉的这是无上的美食。
我如果告诉你,这碾转的味道可能还比不上康师傅红烧牛肉泡面,你相信吗?
美味是相对的,跟专业的厨师相比,乡野之间,街头巷尾的那些所谓的小吃,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我曾经认真的跟一个大厨探讨过“舌尖上的中国”,至今我还记得他略带不屑的语气“啥美食,大多都是便宜小吃。”
话糙理不糙,一句话说中命门。
当然,舌尖上的中国,包括风味人间中,也不乏介绍了一些城市里高级厨师勺下的精品之作,但大家都能看得到,制作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一些乡野饭菜和地方小吃身上。
总制作人陈晓卿曾经在一次访谈中,大赞特赞民间乡土饮食,并说,真正的美味都在民间。
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真正的武林高手在民间,只是他们都淡泊名利,明明可以一击干翻拳王怒赚十几亿美金,但他们就是不动心。。。
其实可以理解陈晓卿这么说的苦衷,不然怎么办?否则美食节目就只能拍成是城市饭店厨艺大赛了。
拿风味人间来说,有一集重点说了很多饼的做法,其实这些饼馍,放到城市的大饭店中,真的是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面点。
而且专业饭店中的专业厨具下的面点,做出来的口感和卫生情况,要远远胜于那些节目中最后要摆拍出一脸憨笑的街头乡野小吃师傅的手艺。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那是需要资本来支持的,现如今真正的美食,只能是在城市,在专业的餐厅,在各类设备俱全分工明细的现代化专业厨房里,在专业的厨师的手中。
那些节目中给你表现出来的憨厚的村野乡民的用餐,天南海北的食材,其实真正吃到嘴里,并不会比你在居民小区外的饭馆里点菜吃到的更有味道。
正如深山老林里的老和尚老道士绝不会是一个普通的散打运动员的对手一样。
那些让你流口水的乡野地方小吃,也不会入一个市区知名厨师的法眼。
还记得那些曾经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而一夜爆红的网红嘛?什么空心挂面,什么均安烤猪,什么章丘铁锅。。。
人们蜂拥而至,幻想着绝世风味,可实际接触到才发现,不过如此。
而且舌尖上的中国也好,风味人间也好,在介绍美食,细说搭配时,往往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一个现代餐饮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近一百年来,对全世界餐饮贡献最大的,没有之一的是什么?
那就是——日本人发明的味精(鸡精的本质依然还是味精)。
风味人间中,不管什么菜肴的制作,哪怕过程说的再细,佐料说的再全,都绝口不提味精二字。
但它从未缺席。。。
大城市,名餐厅,行业知名的厨师所做的菜肴,对味精的使用多少还会有些克制有些分寸,而让很多人念念不忘的自己曾经品尝过某个乡野的美食,某个苍蝇馆子的佳肴,某个小饭馆的招牌菜。。。
如果去掉那些情怀加成的故乡菜,妈妈亲手做的饭。。。那么剩下来了的绝大多数。。。都只是因为掌勺的师傅敢于多放味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