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文章正文
切尔诺贝利纪录片(为什么《切尔诺贝利》第三集中女科学家在听到核电站控制资深主工程师只有25岁时停顿下来,摘下眼镜看)
发布时间:2022-10-14 21:09   浏览:

本答案包含剧透和剧照,慎入。

HBO 《切尔诺贝利》最恐怖的一集是在第三集,全身溃烂得象个丧尸一样的伤员的画面也是在这一集。

小编用尽量简单的语言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解释切尔诺贝利为什么就被这几个小伙子玩爆了,是谁的责任。

真实历史上,4号反应堆当班操纵长,值班主任亚历山大·费奥多罗维奇·阿基莫夫(Александр Фёдорович Акимов)出生于1953年,值班操纵员,反应堆控制总工程师列昂尼德·费奥多罗维奇·托普图诺夫(Леонид Фёдорович Топтунов)出生于1960年。其它成员中,反应堆操纵员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杰格佳连科出生于1954年,反应堆副操纵长亚历山大·根纳季耶维奇·库德里亚夫采夫出生于1957年,反应堆主泵高级操纵员瓦列里·伊里奇·霍杰姆丘克出生于1951年,中央大厅操纵员阿纳托利·哈尔兰皮耶维奇·库尔古兹出生于1957年。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年龄,均在1950年到1960年之间。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1986年,也就是25岁-3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一个代名词——年轻。这个代名词有两层意思——有朝气,没有经验。



虽然说在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新改革,新生活,新思维,新路线,让年轻人更多的活跃起来,是全国上下朝气蓬勃的一种大氛围,但是像核电站这样的重要设施的控制工程师必然需要的是有经验的,在反应堆测试这种事情上,虽然说不必须要五六十岁的老人那么有经验,年轻点也可以,毕竟核能也是新能源,新科技,管理煤电的老人也不会,而且他们那些经验也没有什么用。


核电在今天需要年轻人,因为今天核电技术已经很发达,而且教育也好,正常人22岁大学已经毕业,25岁起码是研究生了,精力旺盛,正值当年。但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核电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稳定,但是尴尬的是,作为新科技,当时五六十岁的老大爷也无能为力。


切尔诺贝利事故当天控制反应堆的几个年轻工作人员并不是老资格,而只是夜班人员。早班的工作人员接受过更加专业的训练,而夜班人员相对来说都是毛头小子。实际上在第五集里面就说到了,第三集里面已经烂成丧尸,接受女科学家采访的工作人员,反应堆控制总工程师列昂尼德·费奥多罗维奇·托普图诺夫(Леонид Фёдорович Топтунов),很年轻,根本不知道怎样做反应堆测试。




安全测试测试前置作业于1986年4月25日早班前展开,为了进行测试,需要降低核电站反应堆的输出功率,4月25日1点16分,四号机组开始逐渐降低输出功率。在早班人员上工时,输出功率已降至正常(3200MW)的一半。


但是,基辅电网为了满足晚间用电需求,又要求核电站延后降低输出,于是安全测试只能被推延至深夜。而深夜里,白班工作人员已经换岗,才把事故当事人换了上来。操作员为列昂尼德·费奥多罗维奇·托普图诺夫(Леонид Фёдорович Топтунов),在三个月前才升任高级工程师。


这两个年轻人不只是年轻,没经验,担不起比较大的责任,或者说没有足够经验处理复杂问题(相比接受过更专业培训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人微言轻——阿基莫夫和托普图诺夫知道自己没经验,也很紧张,曾经共同支持直接停机,但负责指导实验的代理总工程师阿纳托利·斯捷潘诺维奇·佳特洛夫执意继续进行,于是接下来的致命错误就开始发生了,两人从反应堆里抽出了过多的控制棒。

反应堆控制棒简单地说,就是降温用的,如果堆芯温度过高,然后冷却水循环又不畅,那结果必然是爆炸。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的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控制棒的移动速度为每秒0.4米,完全插入7米高的核心需要18至20秒。控制棒的底端连结了一块促进链式反应的石墨。原本的设计用意是让控制棒抽出时,石墨能促进并均匀链式反应。但这也导致插回控制棒时,尾端的石墨取代下方吸收中子的水,一来一往反而促进了反应速率,说白了就是拔出的时候很温和,插入的时候不但降温反应慢,反而还要升温一下,直到控制棒插入足够深,反应速率才终于被抑制而下降。


控制棒就是为了及时阻止反应堆过热设计的,如果不能及时阻止,问题就来了。由于两个年轻值班人员拔出了过多的控制棒,外加安全测试让流过反应堆的水减少,降温作用降低,导致反应堆温度超过正常值200倍,然后这时候想起来降温,最好的办法是用水,然而供水的汽轮机是靠反应堆输出蒸汽推动的,没有水就没有蒸汽就没有电就没有供水是个死循环,因此只有靠插回控制棒来减弱炉芯里面的反应来降温,但是控制棒数量又不够,插回的效果也慢,最后的结果就是爆炸。

乌拉娜·柯缪克,在HBO 《切尔诺贝利》剧中为位于明斯克的白俄罗斯核能研究所中的一名核物理学家,是由现实中参与处理事故的多位科学家的言行结合而成的虚构人物。她这个角色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核事故原因,究竟是天灾,人祸,还是其它。


第二集里她最先发现了医院里根本就不规范——允许孕妇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就靠近被重度辐射,本身就是辐射源的消防员,还卿卿我我摸肚子,感受胎儿。接下来她又发现控制员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同时按下了安全按钮。之所以感到吃惊,是因为她发现这么重要复杂的一个安全测试,竟然是由几个毫无经验,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把关的。毛头小子知道什么?只知道执行命令,如果命令是错的呢?如果反应堆设计本来就有问题呢?所以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还要继续往上调查,在后续的第三集,第四集中,于是就展开了对反应堆设计的调查,继而推向第五集的最高潮——向整个苏联核工业霸权提出质疑,最终将天灾归为人祸,将几个控制员的替罪羊人祸归为上层的失误。


同时,女科学家的摘眼镜动作,也表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这么年轻的小伙子,作为苏联核电新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好不容易掌握了如此先进的技术,却就这么白白当了炮灰了。他们都按照规定去操作了,做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甚至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为了承担责任暴露在辐射中处理问题,也不至于死得这么惨,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按照规定的操作却让他们白白送命。


最为感人的场景是,所有这三个要死了的年轻人,面对科学家的调查,都表示自己愿意配合调查说实话,而女科学家穿过防护的塑料布,不怕自己被辐射,去给伤员擦血,这个细节也表现出来终极人文关怀,她可怜这些到死都觉得冤枉的年轻人——我履行了我的使命,我把命都搭进去了,难道还要我一个按按钮的个体去背整个体系都设计错误的黑锅吗?


所以,只有找出最终原因,才不能让这些人白死,所以乌拉娜·柯缪克虽然被KGB关了小黑屋,出来以后还勇敢地决定继续查下去,这个角色代表的是当时大多数苏联科学家,核专家的态度。

在第四集中,乌拉娜·柯缪克去图书馆查阅论文,发现KGB的人已经在图书馆而且论文中指出反应堆缺陷的部分已经被撕掉了。但是愚蠢的KGB并没有撕掉目录,因此她很快就从目录推断出了反应堆的安全设计缺陷。因此她知道,苏联当局不只一边修飞机一边开飞机,让年轻人去送死,想让控制员背锅的决定更是邪恶的,这些年轻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不应该受到惩罚,反而是奖赏(当然事实上苏联当局最后对牺牲的这几个年轻人都追授了荣誉,这也是无数科学家努力争取的结果)所以在第五集中,面临选择——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大会上,苏联科学家是要掩盖真相,然后自己默默纠正错误,还是将真相公诸于众。女科学家是支持列加索夫院士公布真相的。这就是今天西方的态度了。

事实上,1986年8月,列加索夫院士,也就是剧中另一位男主角,代表苏联代表团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于维也纳的特别会议上进行报告,对事故进行了深度分析,并且诚实地讨论了悲剧的程度和后果,但是他遭遇了苏联的政治压力,没有说反应堆有缺陷的实话,他于事故后两年悲愤自杀,由于这个优秀核科学家的自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炉的控制棒缺陷被迅速确认且进行更新,1996年9月20日,叶利钦追授列加索夫俄罗斯联邦英雄。而这里,也是HBO这部剧最后两集的高潮,最后两集没有那么多辐射,没有那么多死尸,都是法庭和会议上的唇枪舌战,没有硝烟,没有辐射,看似不那么精彩,但是这里才是整部剧的高潮——与整个系统的错误去抗争,不但要用真理去还当事人以清白,更要用真理去避免更多25岁的年轻人白白送死。


这部剧一开头就是列加索夫院士自杀,这才是它要提出的重点,一个体制要强大到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自杀去纠正它的“永远正确”,说明苏联已经是行将就木了。1991年,切尔诺贝利事故5年后,列加索夫院士去世3年后......克里姆林宫上的红旗落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警钟长鸣,记住灾难的教训,记住所有在灾难中用生命去捍卫真理、人类尊严的执着勇敢的人。

玩火的女孩(楚雄市:危险!火把节“玩火”,女孩头发“轰”的 美版恐龙战队(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五个蒙面战士,三个 憨豆先生动漫(憨豆先生动画版第几集放的是憨豆先生喜欢一个女 庾澄庆的歌(庾澄庆出演过哪些电影或电视剧) 真假学园1(真假学园第一部第一集前田打了谁) 微光迷失的尘夏(求花火紫色年华许愿树的小说) 非礼勿视电影(盘点一下有哪些恐怖又血腥的电影,比如致命弯道 完美音调2(飞出未来人物介绍) 庶女有毒番外(庶女有毒临安公主结局) 谁杀了知更鸟(谁杀了知更鸟背景故事)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15-2024  联系方式:xos0otuucamchzj3@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