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序是主谓宾,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思。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日语在语法和结构上与同属于粘着语的阿尔泰语系基本相同,其语序为主宾谓,每个句子都需要用助词来提示。但在词汇上极少有与阿尔泰语系同源的词汇,因此也有的学者以此主张日语不属于阿尔泰语系,但是蒙古人、韩国人、日本人相互学对方的语言是很容易的。
由上可知,日语和汉语是两种异质的语言,从根本上说,无法把日语从根上消除,全部替换成汉语,但是日语中大量地借用汉语词。汉语在日本的流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吴音进入日本。日本学习大陆文化是从佛教开始。六世纪中期以后,佛教通过百济进入日本,在七世纪初开始兴盛。而百济与中国南朝关系紧密。插播一个小故事,侯景之乱期间,百济使者到达建康,看见城阙荒毁,使者在端门外大哭,路人见到无不洒泪,侯景听说了,大怒,把使者抓起来,乱平之后才得以回国。百济读佛经的音就是中国南朝的读音,所以称之为吴音。
第二阶段是汉音进入日本,汉音为洛阳读书音。701年日本发布大宝律令,对大学寮(相当于唐朝国子监)的机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大学寮有音博士,就是教汉音的老师。
嵯峨天皇:唐风文化的代表人物
第三阶段是唐风时代。从七世纪中叶到九世纪初,日本贵族经过150余年的熏陶,唐风文化终于在平安初期达到顶点。日本朝廷中有一大批读过经史,能用汉语写诗作赋的贵族官员,包括天皇在内,唐风文化达到极致。
第四阶段就是汉为和用。把汉语借用到日语上。因为汉语毕竟是和日语不同质的语言,在唐风文化的鼎盛时期,汉语也只是在上层贵族中使用,下层群众并不会汉语。而日语以前是没有文字的,从学习汉语开始,就把汉语借入到日语中。这种借用包括两部分:一是汉语字汇的借用,此为“真名”;二是用汉语来表示日语音节,这就是“假名”。假名在发展中成为一一对映的两个体系,一是由草书演化而来的平假名,一是由汉书的一部分演化而来的片假名。10世纪以后,50音图出现了。
与朝鲜和韩国不同,日语没有完全排斥汉字。1946年,日本公布了近二千个当用汉字。现代日语是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字母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