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缺陷的优秀电影,但绝不是烂片!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像当时因为《煎饼侠》而否定大鹏,给《缝纫机乐队》打差评一样,有些人是把电影当作赚钱的工具,有些人是对电影充满热爱,邓超是前者还是后者人尽皆知。
我认为一部优秀电影,能够传递一种感情,故事能够自洽,就可以了,《银河补习班》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表现了父子的羁绊,我认为很不错了,很多自媒体打出嘲讽的无脑黑标题,把电影处处细节罗列出来一一否定,只能说这样的作者没什么生活,邓超片中设定是在90年代的桥梁总工程师,你认为凭他这样的资历会教不好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么?人学习的东西在第一天之后遗忘的东西就很少了,只要他开始学的明白,之后的复习已经不那么必要了,教育中机械的重复来源于对未来的压力的恐惧。所以关于马飞成绩的提高并非是天方夜谭。
很多自媒体说出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只有30%是客观的,要承认电影中的确有人物教条化,脸谱化的问题,是导演和编剧要认真考量的,但是邓超饰演的角色绝不是一个洗脑组织的,含冤入狱七年,出来儿子班级倒数受人欺负,如果不这样不断地用言语激励他,用自身的行为感染他,还能用什么方法呢?给他报巨额补习班吗?关键才出狱也没钱啊!当时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呢?他就注定是倒数的孩子,社会的loser? 而且马皓文从未要求孩子做什么,一直是在激发他,在生活中像“连通器”这样的知识教学只是一个「例子」!一定还有其他类似的言传身教,不意味着他像网友说的那样“带孩子玩玩就考高分了”。说这话就跟电影里的教导主任有什么区别!
还有人说片尾部分马飞为了前途的自私很突兀没有必要,马飞在高考毕业之后就去读了飞行员学校,到他成为真正的飞行员,期间经历了起码7-8年吧?他能走到最后的位置,期间也是付出了不少努力的,他已经不是片头那个小孩子了,为了梦想突然自私,做错了选择,是符合逻辑的吧?在太空即将面临死亡的时候改变了内心的想法,也是合逻辑的,有病例患者在做大型手术之后性格都会发生变化,马飞最后的这个转折也没问题吧?都经历生死了,性格变一下有什么奇怪吗?
总体来讲,片中父子走过漫漫岁月长河,最终都实现各自的目标,是情意满满的,期间也没有对教育「一味地批评」,片中说的新的教育改革,也是对现在学校教育的肯定,在现在严厉的审查制度之下,能做到「批评」和「肯定」的平衡是很难的,本片已经做的不错了。
我只想说,在不幸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不断质疑且鞭策自己的人都能体会到影片中人物传递的情感,我认为本片有情绪过于饱满的缺陷,没有用好「先抑后扬」「起承转合」之类的吸引观众的手法,不如「药神」的节奏设计优秀,但是不失为一部好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