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催生了劳务派遣,它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企业用工弹性化的国际潮流,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这一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由于其对劳务派遣各方的特殊优势,而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它既可以作为国家促进就业的灵药,又能成为要派企业节省人事成本、增加雇佣弹性的良方;同时对于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的派遣员工来说,劳务派遣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弹性或过渡性的工作机会。
但是,劳务派遣雇佣与使用相分离的特性,使其具有了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劳务派遣使劳动关系短期化,降低就业的质量,损害派遣员工的利益。
这使我们不得不将过分关注其对就业巨大促进作用的目光往如何保障劳务派遣员工就业质量上转移。
本文以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的调整为角度,来探讨劳务派遣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建立和完善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调整的模式和手段。
文本首先从阐述这种用工方式产生的原因、理论意义以及对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多方的现实裨益出发,认为劳务派遣应该是一种有益于三方的,灵活性与保障性共存的用工方式。
接下来,本文运用一手调研的实证数据,对北京地区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的现状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官方调研数据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本地区劳动关系状况做了比较研究,旨在总结现阶段北京地区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第四部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探讨了传统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对劳务派遣的非适应性,并认为这种非适应性是致使劳务派遣中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选择和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