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残酷的冬季作战中,希特勒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准备以强有力的措施阻止苏军的大反攻,由于缺乏战略预备队,希特勒拒绝批准任何形式的撤退行动。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军要想改善防御的不利态势,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前线的一些突出部阵地,拉直战线以增加防御强度。但是希特勒严令必须坚守这些突出部,这些突出部是理想的进攻莫斯科出发基地,德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和杰米扬斯克突出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德军会在1942年再次发起对莫斯科的进攻,包括苏军最高统帅部。
如果德国陆军总司令还是勃劳希契的话,那么极有可能德军会再次进攻莫斯科,但是勃劳希契已经被希特勒解职,现在的陆军总司令部已经完全服从于希特勒,连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失去了权威,东线的战略问题由希特勒亲自决定,德军将领只能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希特勒的专业军事能力肯定是不如他的将军们的,他考虑问题以更多的倾向于战争经济角度,而不是单纯的军事角度,从策划进攻苏联一开始希特勒就主张将进攻重点放在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南方,即指向乌克兰的农业、顿涅茨的重工业和煤炭以及高加索的油田。现在希特勒的完全掌握了东线的作战指挥权,自然要将战争经济的路线贯彻下去,进攻重点将转向南方,占领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
从军事角度来看,再次向莫斯科发起进攻这一战略企图实在是太过明显,鉴于德军在冬季拼死守住那些危险的突出部,苏军已经确信德军将进攻方向再次放在莫斯科方向,苏军已经大大加强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几乎所有的战略预备队都集中在莫斯科附近,显然苏军准备在莫斯科再次和德军展开决战。这样一来,希特勒选择在南方发起战略进攻就达成了重要的战略突然性,使德军能很容易突破苏军的战役防御地幅,迅速取得战役自由,在机动作战中苏军完全不是德军的对手,这可能是军事上唯一的理由了。
从整个东线战略上来看,希特勒策划的“蓝色行动”存在致命的战略弊端,首先高加索地区实在太过遥远,德军的进攻距离将远远超过进攻莫斯科,而且由于高加索在苏联版图的最南端,德军主力进入高加索时将不可避免的暴露出纵深的侧翼(左翼),这将牵制相当数量的德军部队,德军越是深入高加索,就越需要将更多的兵力投入侧翼的防御上来,进攻的兵力自然也就越少。更加致命的是,德军向南方发起进攻,相当于是绕过了中央方向(莫斯科)上的苏军主力,一旦苏军发现德军的进攻方向不在莫斯科,其主力必然南下进攻德军,而德军脆弱的侧翼正好处于南下苏军的打击之下,德军唯一的机会就是迅速占领高加索,而遥远的距离注定了这是不可能的。希特勒的“蓝色行动”违背了一个基本的军事原则,那就是只有在打败敌方的主要军事集团后,才可以向敌方的纵深挺进,而不是绕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