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是选高楼层还是低楼层,是有其个人需求和喜好的,比如有些人喜欢高楼层视野宽广通风采光好,也有人喜欢低楼层感觉安全踏实甚至经济节约,不好一概而论。在此,我仅从房地产开发商销售定价的角度来谈谈楼层高低的分析和定价方式,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开发商往往最了解区域市场,会基于楼盘定位的大多数目标客户的选房意向来配置产品价格。
目前中国的普通住宅楼房(不含别墅、公寓等特殊产品)一般分为四大类:一是多层住宅(一般六层及以下,有带电梯,也有不带电梯),二是小高层住宅(一般七至十一层,带一部电梯),三是高层住宅(一般十二至三十三层,带两部电梯),四是超高层住宅(三十四层及以上,带两部或三部电梯)。
如果是多层住宅,毫无疑问“金三银四”,即三楼最好,四楼次之,然后是五楼和二楼,最差是一楼和顶楼。早期多层建筑往往不带电梯,这个价格差异特点十分明显,近年来很多多层住宅也都装上了电梯,成为了所谓多层“洋房”,如此一来稍微减弱了一些高楼层的抗性,尤其是四五层的价值有所提升,可能超过了三楼和二楼,顺序变成了五四三二。这里有个特殊情况,即有些多层产品在一层设置了院子,在顶楼设置了复式或者大露台,一下子把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反而一层和顶层的价格也就上去了。
剩下的小高层、高层、超高层住宅,常见的有两种定价方式:
一种是纺锤形,即占总楼层2/3左右偏黄金分割点位置的楼层价格最高,然后向上向下逐渐递减。打个比方,11层的往往7-9层左右价格最高,33层的往往21-25层左右价格最高,41层的往往27-30层左右价格最高,然后楼层向上或向下价格依次递减,一层和顶层一般最便宜(前提是一层没有院子、顶层没有复式或大露台)。这种定价方式在三四五线城市相对较多,可能很多中小城市的居民对过高的楼层还是有一些抗性的。
另一种定价方式是长枪形,即楼层从低到高依次价格升高,最高价在“总楼层-1”层,然后到了顶楼一下子陡降,类似一个“枪头”。这种定价方式在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的观景豪宅中相对较多,简言之就是风景好的位置越高越贵。此外,也有少数楼盘的顶楼价格反而定得最高,其卖点是风景好、无干扰,但其实这些产品的标准层并无区别于其他楼层的两点,而是因为伴随着豪华复式和超大露台的缘故,所以我认为这种顶层定价较高实际上依然是其产品高附加值的体现,而并非顶楼标准层住宅自身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