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压力,这个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儿有多少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呢?在心理学中,压力是环境要求你作出选择或改变时的个人感受,也是对未知事件悲观解释的结果;也有将压力解释为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也叫做心理衰竭,注意这不是心力衰竭,和循环系统的心衰是完全不同的名词,压力更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属于机体防御的一部分。
长期处于强压环境下势必导致身心健康出现问题,比如焦虑:我们会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由此让精神状态变得紧张;恐惧:是因为我们面对危险而感到害怕,试图逃避;抑郁:最常见,也最容易引发其他问题,因自身无法应对困境或严重后果而产生,经常感到无助和无望,甚至可能由此导致悲观厌世,郁郁寡欢;愤怒:经常因为压力骤增而引发,情绪失控,易激惹,也可能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而引起。
因为压力引起失眠十分常见,而且很多人不光存在失眠一种问题,连同情绪和行为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在临床精神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既可以应用药物来改善失眠和情绪问题,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作为辅助,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出了多年的失眠门诊,我能体会到失眠患者的求治欲望,很多人也希望能够彻底的治疗自己的失眠症状,然而这就像始终没有理想的镇静药物一样,任何事情都没有十分完美的情况,在治疗失眠时我们也应该本着这样的态度,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最重要,对症治疗,有时失眠不是简单的睡眠障碍,背后可能伴随着病人的情绪变化,刺激因素,应激事件等等; 这些都可能成为通过压力的方式来影响到病人的睡眠。
因为本身是临床精神科的原因,我根据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下镇静药物的知识,尤其是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很多病人最常使用,但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作用机制,为什么会改善睡眠,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对于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这类药物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他们的基本药理作用类似,但由于选择性不同,加之药动学差异较大,因此临床用途并不完全相同。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和中枢性的骨骼肌松弛。苯二氮卓类通过抑制边缘系统中的突触来发挥抗焦虑作用;通过作用于脑干内r-氨基丁酸受体的苯二氮卓结合位点,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通过增强脊髓中抑制性神经元的活性来减轻骨骼肌的痉挛;通过提高动作电位的阈值抑制发病灶和增强周边抑制具有抗癫痫的作用。所以在应用这类苯二氮卓类药物时剂量很重要,轻度剂量用来缓解焦虑,中等剂量改善睡眠、松弛肌肉的痉挛,大剂量应用时可以在减少癫痫发作方面起到作用。
除了上面介绍的第二代镇静药物之外,目前应用最多的要数第三代镇静药物,佐匹克隆、扎来普隆,作用机制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类似,都是作用于r-氨基丁酸的受体,降低神经元的兴奋,达到镇静目的;但作为新一代镇静药物,基本不改变正常的生理睡眠结构,不易产生依赖性、耐受性,这是最为重要的特点;口服吸收迅速,达峰时间为1-2h
血浆结合率约为45%,半衰期为3.5-6h;主要由尿排出,也可经唾液排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服用了佐匹克隆之后感觉嘴苦的原因;扎来普隆能够缩短入睡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明显改善前半夜的睡眠质量,无宿醉作用,不出现反跳性失眠,也是应用比较理想的镇静药物。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予您帮助,还有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服用镇静药物一定要在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失眠程度较轻,我建议先可以试着通过自我调节来完成,适量的运动,有氧呼吸,生活节律的改变等等;或者可以尝试接受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如果失眠程度严重,甚至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规律,那我建议还是合理使用镇静药物,最好选择不良反应、依赖性较小的药物为最初的治疗方案;对于年纪较大的病人,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甚至有些病人已经有明显的依赖表现,这种情况目前来说只能尝试着去进行换药,但存在失眠加重的风险,如果失眠对于患者来说影响巨大,我建议还是继续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毕竟失眠对身体的伤害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维持睡眠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感谢您的关注。